為什麼動態廣告插播能解決創作者的變現問題?

臉男
May 9, 2022

--

如果說 2020 年以前 Podcast 在台灣遇到的問題是「沒有人在聽」,那 2020 年至今 Podcast 尚待解決的問題就是「連親戚都能朗朗上口幾個愛聽的節目,能靠做 Podcast 維生的創作者卻數量稀少」。

2021 年持續增長的收聽量

實際觀察市場狀況、詢問代理商、廣告主,會發現台灣投入 Podcast 的廣告費逐年增長,廠商發現 Podcast 的高黏著度、轉換率,也更願意在上面持續投入(常聽 Podcast 的你一定對樂天國際銀行、森歐黎漾、小磨坊這些品牌不陌生)。

問題在於:增長的廣告費如何被分配給創作者?以目前仍然相對有代表性的 Apple Podcast 排行榜舉例,我們觀察到的情況是,絕大多數的廣告費都落在排行榜前 30 名的節目身上,如同收聽量分佈一樣是個驚人的倒金字塔。

即使達到相同收聽數的報價有時候比排行榜 30 名後的節目高上幾倍,為什麼廣告主仍然樂於對排行榜最前段的創作者投放廣告?

答案是溝通成本。

以 Podcast 最常見的口播業配形式為例,和創作者配合一檔廣告至少就要進行一遍「邀請 — 報價 — 簽約 — 錄製 — 上架 — 追蹤 — 結案— 開發票/簽勞報單 — 匯款」的冗長流程,如果同時配合 10 個創作者,就是 10 倍的麻煩程度(這還不包括如果廣告主有導購連結之類需求)。

所以廣告主寧願花 10 萬元投放一個大型節目,卻不見得願意花 5 萬元找十個加起來能達到同樣收聽數的中小型節目。

從去年底開始不斷測試音檔合成技術,今年和 KKBOX 一起推出的「廣告動態插播」系統,就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。

我們建立一套投放的演算機制,開放創作者授權過往單集供我們投放廣告,廣告主則提供想要投放的類別與收聽量,再由系統將廣告音檔與上萬檔節目裡大量適配的單集合成,並自動在所有收聽平台同步,直到偵測總收聽量達標後自動下架。

過往需要聘請一整個業務團隊才能覆蓋的投放廣度,現在我們用後台的幾個操作取代。

在這個廣告模式裡,創作者需要做的是:

  1. 開啟授權。
  2. 等待廣告分潤入帳。

廣告主需要做的是:

  1. 提供音檔(或由我們的協力單位製作)並指定投放類別、收聽量等項目。
  2. 廣告上架,等待走期結束,付款。

就像 YouTube 廣告一樣,現在我們有一個 Podcast 版本。

就 YouTube 廣告的歷史來看, 自動化的廣告分潤不會是頂級創作者的主要收入來源,但可以讓創作者擁有繼續下去的動力,支持更好的作品誕生。

對廣告主而言,在過去半年多的測試裡,我們不斷發現某些中小型節目有遠高於大型節目的轉換率。花費相對低廉的成本,效益卻比以往更好,我認為動態插播廣告的佔比將會不斷增長。

(參照:相同廣告模式在成熟市場的佔比已經超過 2/3。)

第一支測試大量合成的廣告在會議室上線

如果你是創作者,歡迎參考這篇教學開啟廣告授權。

如果你是廣告主,不妨現在就來試試看

--

--